一、技术升级:提升系统回收率与稳定性
膜系统优化:
钢厂采用高效抗污染RO膜元件,结合精准的预处理工艺(如多介质过滤、活性炭吸附),将系统回收率从75%提升至85%。以单套设备产水量180m³/h为例,回收率提高10%后,年节水量达65.7万吨(按8000小时运行计算),直接减少水资源采购成本超百万元。
阻垢剂与清洗方案:
通过投加定制化阻垢剂(如Kurita Vitec™系列),抑制硫酸钙、碳酸钙等结垢倾向,延长膜寿命。同时规范清洗流程,采用酸碱交替清洗法,使膜更换频率降低63.3%,年节省膜元件替换成本331支(约50万元)。
二、浓水回用: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
分级回用策略:
钢厂将RO浓水用于多介质过滤器反冲洗、锅炉冲灰等环节。例如,某钢厂将浓水替代自来水反冲洗预处理系统,年减少排污60万m³,节约快滤池产品水60万m³,水费与排污费双降。
工艺创新案例:
热电站应用:将浓水用于锅炉冲灰,灰渣沉淀效果提升,循环水补水量减少110t/h,加药量降低10%。
啤酒厂实践:浓水作为锅炉水膜除尘器用水,年节水9万吨,节省水费与排污费20万元。
三、管理优化:全流程监控与成本管控
智能化监控系统:
部署实时监测装置,跟踪进水电导率、流量、压力等参数,动态调整回收率。当浓水电导率接近设计值时,系统自动降低回收率以缓解结垢风险,避免非计划停机。
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:
钢厂采用LCCA(全生命周期评估)模型,量化5-10年内的总持有成本。例如,某项目初期选用国产膜虽节省20%设备费,但因频繁更换与高电耗,3年后年成本反超进口膜方案18%。最终选择陶氏、海德能等品牌膜元件,平衡性能与经济性。
实践成效与行业启示
经济效益:
通过节水、节能(能源成本降13.9%)、减废(膜更换减少63.3%)三重效益,钢厂年节约成本超200万元,投资回收期缩短至2年以内。
技术普适性:
该模式可复制至钢铁、化工、电力等高耗水行业。例如,某钢厂采用除油膜技术处理二冷水系统油污染,除油率达85%以上,供水油含量从55-175mg/L降至7mg/L以下,稳定满足生产需求。
政策契合度:
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政策,企业可申请节水设备税收优惠、绿色信贷等支持,进一步降低改造成本。
电话
电 话:0769-2688-2393
袁经理:135-3855-9895
吴经理:134-2314-0723
公众号
关注公众号
小程序
小程序二维码
手机站
手机站